养殖宝典
联系我们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998-2399
电话:
0898-65900372 67440992 
67440993 13519881663 
13876006683 13518818238
传真:
0898-65780928 
华南办:
0756-5516139 13318970122
网址:
www.zhuoyuesc.com 
(中文实名:卓越水产)
E-mail:
h1nzhuoyue@126.com
养蟹技术 
健康养蟹全程操作指南(四)
作者:小编 日期:2022-01-23 点击数: 

八【河蟹养殖模式】

(三)成蟹养殖

本阶段河蟹的生长发育有如下特点:a.个体增重迅速,绝对生长量大;b.蜕壳次数减少,一般春、秋各1次,夏天两次;c.成蟹摄食量大,对饵料质量要求较高;d.性腺逐渐发育成熟。

1.建塘:

建蟹塘时应选择:a.水源相对独立,养殖密度较小的区域,最好是无污染的纯淡水河流或支流,以减少高温期水质及病源的交叉感染。b.要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若是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 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保证塘底四周不漏水,交通、电力方便,切忌选择盐碱土壤和沙质土壤。c.池塘四周堤坡不宜太陡,最好推出的坡与水平面成30度角,沟与坂田的垂直深度在80~120厘米。坂田上,根据大小开几条东西向沟。d.进水口与排水口最好是成对角位置布设,并用60目聚乙烯网过滤。排水出口分为上层排水口和下层排水口,以利于表层水温高时和藻类过度繁殖时能及时排出。e.新开的池塘底泥发黄,土壤板结,蓄肥能力差,肥水困难,水草难长,易生青苔,最好进行土壤改良。

须注意的是: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清塘消毒→解毒→生物净化

a.清塘就是排干池水,去除淤泥杂物,消灭敌害生物和有害细菌: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很多养殖户一味追求效果和用药成本,盲目使用虾蟹禁用的高残留、高污染的农药。如菊酯类、有机磷类等。导致池塘水体环境和土壤环境被破坏,严重影响河蟹机体的内分泌和生长发育,造成放苗困难,蜕壳延迟,伤亡大,后期回捕率低。所以,我们建议:最好的清塘方法是排干池水,暴露池底,清除过多的淤泥和杂物。在阳光下暴晒,并翻耕表层土壤,达到消毒杀菌,提高土壤间隙空间的氧气和水分的含量。或者,使用绿康露百安威、生石灰或漂白粉以及茶籽饼。其特点是:杀菌消毒效果好,对水体土壤破坏小,药性残留时间短,对后期养殖无副作用。同时,合理使用还能起到调节池水的酸碱度,消除池底的还原化、酸化、有机化,增加水体中钙离子含量,有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

b.方法与用量:如果是养殖1~2年的蟹塘,池底无太厚淤泥,用漂白粉(含有效氯大于30%)每亩10公斤干法清塘或每亩20~25公斤带水清塘(平均水深1米)。如果是3年以上的老塘,池底淤泥比较厚,用生石灰(化灰溶水)每亩75~100公斤干法清塘或每亩150~200公斤带水清塘。如果是清除野杂、泥鳅、鱼卵等,用茶籽饼每亩15~35公斤(平均水深1米)与水浸泡24小时后加每亩50斤生石灰化水后混合泼洒,茶籽饼的用量可视塘内野杂鱼的种类而增减。茶籽饼施用后,即为有机肥料。消毒除杂后要进行解毒,降解消毒药品的残毒以及重金属、亚硝酸盐、硫化氢、氨氮、甲烷和其它有害物质的毒性,可在消毒除杂的五天后泼洒解毒超爽。解毒3~5小时后,即可采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如卓越黑金神粉剂活菌旺复配浸泡后全池泼洒,分解消毒杀死的各种生物尸体,避免二次污染,消除病原隐患。

3.种草:

水草的种植可遵循以下原则: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时间种不同的水草。12月~2月,深沟里面种伊乐藻(吃不败);3~4月,滩面上种轮叶黑藻(节节高、灯笼草);池塘的四周可搭配其他品种如苦草(面条草)。5月份、还要种少量的水花生,水葫芦。水草的基肥可选用健草养螺宝(5~6亩·米/桶)。这里须提醒各位养殖户:扣蟹进塘后,水草的施肥、肥水切忌用复合肥、尿素、碳铵之类肥料,以上肥料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容易导致养殖过程中氨氮过高而中毒,对扣蟹的生存特别是对蜕壳的扣蟹危害很大,容易引起死亡,影响养殖成活率。详看关键控制技术二:选草健草。

4.肥水培藻:

河蟹养殖前期水温低,肥料选不对,方法不正确,池塘水很难肥起来,成功养殖户已认识到养蟹前期肥水的重要性:前期水肥藻相好,对保苗和顺利蜕壳很重要。肥水步骤:a.先进5公分新水源;b.用解毒超爽解毒,因为水里的重金属、药物残留、有害物质限制了肥效;c.肥水培藻:按8~10亩.米用六抗培藻膏1桶+酵素钙肥1包浸泡半小时后全池泼洒,作基肥打底,既安全又高效,如能配合降解灵(3亩·米/包)使用,肥水效果更好。切记千万别用化肥(尿素、磷肥等)和鸡粪或鸡粪发酵的“生物有机肥”肥水。因为用化肥肥水,容易使得氨氮超标导致蟹苗中毒,还会导致底质板结、泥皮滋生和蓝藻大量繁殖。鸡粪中含高抗性和高致病性的致病菌和高残留的抗生素和化学药物。致病菌容易趁蟹苗蜕壳活力弱免疫力低时侵入蟹体,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残留会抑制河蟹生长或破坏肝脏;并容易促进腐败菌的繁殖,加速底质腐败、导致泥皮、青苔、蓝藻生生不息。两者都会直接威胁河蟹的健康生长,降低成活率。

勤追肥保水色:在养殖前期,每7~10天追一次肥(追肥时间视水质或水色的变化酌情而定),追肥时按8~10亩用特力钙1包+六抗培藻膏1桶混成糊状泡2~3小时再加水全池泼洒。

5.蟹种放养:

①放养时间:蟹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2月底至3月份为宜,若放种过早,则越冬伤亡较重,过迟水温上升,部分河蟹蜕壳,将影响下塘成活率,水温较低且天气稳定的时期,是较理想的放苗时期,影响放苗成活率的关键是放苗一周内水体是否稳定,温度低对蟹苗影响不大,东北地区有人放苗选择在冰封期,发现放苗成活率最高,分析应是冰封期水体最为稳定的原因。为保持水体稳定,放养时水位应适当高些。

②放养密度与存在的问题:放养密度的高与低能直接影响河蟹的产量和规格。所以,放养的密度应根据蟹种的规格、商品蟹的养成要求、蟹塘的条件和饲养的管理水平等因素决定:如果蟹种规格是每斤40~80只,要求成蟹出塘规格是150克以上,应每亩放蟹种600~800只;如果蟹种规格是每斤80~160只,要求成蟹出塘规格是125~150克,应每亩放蟹种1000~1200只。以上两种放养密度,如果按照平均回捕率75%计算,前者平均产量每亩160斤。后者平均产量每亩230斤。

由此可以看出,放养密度越大,出塘河蟹的产量就越高,但是规格受到影响。这是什么原因呢?首先我们分析,密度越大,河蟹消耗的溶氧就越多;密度越大,河蟹的残饵粪便就越多,分解这些残饵粪便又消耗大量的溶氧。因此造成水体溶氧不足。在长期低氧环境中,河蟹的机体组织利用氧气来氧化糖、脂肪等能源物质的水平就下降,导致河蟹的生长发育受阻,出塘的规格就小,严重时还会导致河蟹死亡;密度越大,河蟹的底栖空间就越小。为了争取地盘和争抢食物,相互之间就会发生打斗,体格强壮的争食就多,体格弱小的争食就少,长期就形成规格不整齐,影响出塘的规格,同时还会造成蜕壳蟹和软壳蟹遭受攻击。

首先要了解水体溶氧的来源,可分为自身产氧、植物和藻类的光合作用产氧和外源氧三个方面。所以,就要引进无污染的外河水,进行肥水培藻,种植水生植物,安装增氧设备来建立一个全面的产氧环境。而有了这个产氧环境还必须解决水体中的耗氧环境,水体中的耗氧环境主要是残饵粪便、多余有机物以及浮游植物残体和浮游动物等。所以,要培养一个生态环境。投放一些鲢、鳙,通过鲢、鳙对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的摄食作用,以降低水中浮游生物和腐屑的数量;投放螺类和贝类,通过过滤、吸收等作用来净化水质。再利用微生物菌去分解和降解多余有机物,使之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和硫酸盐等小分子营养物质,供整个水环境进行良性循环。有了好的水环境,就要解决河蟹的生存空间,池塘的空间主要决定二个方面,一是增加底栖面积,可通过建坡和建礁来实现;二是水体垂直空间,可通过种植水生维管束植物来实现。

③蟹池套养品种:河蟹生长需要充足的溶氧和稳定的生态环境。在不相矛盾的前提下,只能选择对野杂鱼有影响但又不影响河蟹生长的肉食性品种鳜鱼、杂食性品种青虾、滤食性品种鲢鳙。适当套养青虾不仅能充分利用初期的水体空间,还能利用河蟹的残饵和水中的藻类等饵料资源,少量的鳜鱼可以摄食池塘中的野杂鱼和青虾自繁的小苗。适当的套养鲢鳙可以净化池塘水质,抑制蓝藻生长和浮游动物的繁殖(4月份放养鲢鱼15尾/亩,规格300~350g/尾;鳙鱼6尾/亩,规格750~1000g/尾)。这些品种对水体要求与河蟹基本一致,食性上能够互补,能够共同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不建议套养的品种主要有鲤鱼、乌鳢、黄颡鱼等鱼类。

在河蟹放苗10~15天后,投放青虾苗(10~15公斤鲢鳙),年可获取500~800元/亩的收益。在放养青虾两个月左右(约5月份中旬),再放5厘米左右的鳜鱼苗15~20尾鲢鳙,年可获取200~300元/亩的收益。注意:长途运输的鳜鱼,应将氧气袋缓慢放入池塘,使之漂浮于水面3~5分钟。然后将氧气袋中的鳜鱼和水一起倒入盘中,逐渐加水,鳜鱼完全适应池塘中的水温,然后用护苗露(100斤水放如护苗露3ml)浸泡5分钟后放养。鳜鱼放养应选择晴天,投放于空白地带,不能投放在水草密集处。

④如何提高扣蟹的成活率

a.放养密度要合理:放养密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河蟹的产量和规格。所以,应根据蟹种的规格、商品蟹的养成要求、蟹塘的条件和饲养的管理水平等因素决定。

b.蟹苗到塘口应做抗应激处理。

◇ 在放苗前5小时全池泼洒纳米氧+护苗露(1瓶纳米氧+1瓶护苗露用4~5亩);注:苗期按上述方法每7~10天使用1次,可有效提高苗的成活率,减少发病机率。

◇ 蟹苗到塘口后,蟹苗袋放进水里2~3分钟,再拿出放在岸上10~15分钟。

◇ 放苗第二天全池泼洒降解灵离子对钙,1包降解灵加1瓶离子对钙可用3~4亩/米。

c.加强蜕壳期管理:扣蟹的第一、二次蜕壳决定了河蟹整个养殖的成活率。养殖户意识到这一点,就应该特别重视扣蟹的第一、二次蜕壳的管理。

蜕壳高峰期应注重补钙、补能量、增氧;为预防蜕壳难、蜕壳不遂以及蜕壳后遗症,在蜕壳期按3~5亩用纳米氧1瓶和特力钙1包混成糊状泡30分钟再加水全池泼洒。

d.养护和稳定水质:定期按5~8亩用六抗培藻膏1桶+新活菌旺1瓶加水稀释混匀后全池泼洒,不仅能长效稳定水质,特别是能消除和防控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甲烷等有毒有害物质,能防倒藻、抗应激,能防泥浊和浑浊,能稳定pH。

e.解毒净水:适时使用净水王解毒超爽配沸石粉或干净泥沙混成细粒泼洒或开增氧机泼洒,可消除水底中的重金属,以净化池塘养殖水体,消除中毒因子。

f.底质养护不容忽视:每7~10天按3~4亩用粒粒神1包+六控底健康1包养护底质,可有效降解有机物,增加底氧控制病原。

g.加强营养:3至5月份,喂料宜“精”。投喂高档全价河蟹配合饲料,同时将金多维酶解多糖各按1%与饵料混合投喂.每天1次,可提高河蟹的活力和免疫抗病能力。

6.水质和底质的管理

蟹对水质的要求

a.溶解氧:池水中的溶氧,70%以上是由藻类和水草进行光合作用时产生。池塘中的溶氧有四个变化规律:

◇ 昼夜变化:白天含氧量高,下午2~4点往往达到饱和,夜间减少,至黎明前最低。

◇ 垂直分布:由于水体上层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往往溶氧比下层高得多,而下层由于池塘受风面小,上下层又不能很好对流,使下层溶氧很低。一般日出后上下层的溶氧差逐渐增大,到下午氧差最大,日落后逐渐减小,清晨氧差最小。

◇ 水平变化:由于风力作用,下风处浮游植物多,白天下风处溶氧比上风处高,晚上则相反。

◇ 季节变化:池中溶氧最高多在夏季和秋季,最低也出现在夏季和秋季。

水中充足的溶氧对河蟹非常重要,加之河蟹在池底爬行生活,对池水的上下氧差尤为敏感。河蟹在水中溶氧达到4毫克/升以上时,摄食旺盛,饵料系数低,生长速度快,过饱和溶氧一般对河蟹没有什么危害,当水中溶氧降至2毫克/升以下时,河蟹摄食量减少;降至1毫克/升以下时,河蟹停止摄食,反应迟钝而爬出水面至坡上,埂上或蟹礁上,从口中吐出较多混浊的泡沫。

b.pH值: pH值表示水的酸碱度。pH不仅可以指示氢离子浓度,也可以间接地反映水中二氧化碳、溶氧、溶解盐等,一般来说,池中二氧化碳越多,pH值越低,对河蟹生长越不利。因酸性环境会使pH值下降,减低其载氧能力。河蟹在酸性环境中对低氧的忍受力和摄食能力均减弱,并影响其甲壳钙质沉淀,这时表现为不爱活动,畏缩,新陈代谢急剧降低,摄食少,消化也差,生长蜕壳受到抑制。河蟹喜欢在微碱水中生活栖息,池水的pH宜控制在7.5~8.5之间。

c.硫化氢:硫化氢是有毒的气体,较易溶于水,对河蟹有害。

硫化氢是在池塘缺氧时,由含硫有机物经厌氧细菌分解而产生的。即池中溶氧缺乏时,就有硫化氢产生,相反,池中溶氧增加时,硫化氢即被氧化消失。硫化氢迅速氧化时,大量消耗池中的溶氧,1毫升硫化氢氧化需要从水中吸收1.4毫克溶氧。一般水中硫化氢浓度达到8~12毫克/升时,鱼和河蟹就会死亡。防止硫化氢产生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水中溶氧的含量,避免底层水缺氧而发展成厌氧环境。因此,放蟹前清除多余的淤泥也很重要。

d.氨:河蟹对氨极为敏感。池中的氨大多是由于氧气不足时含氮有机物分解而产生,或者是由于氮化合物被反硝化细菌还原而产生。水生动物代谢的最终产物一般是以氨的状态排出。氨的毒性很强,即使浓度很低也会抑制河蟹的生长。

河蟹对水质要求高,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池水清新,透明度在40~50厘米,pH值保持在7.2~8.2,池水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蟹池每10~15天左右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3以内,一年四季做到“春浅、夏满、秋勤、冬深”,一般地说,3~5月份池水控制在0.5~0.6米,6~8月份池水控制在1.2~1.5米, 9~10月份池水控制在1米左右。根据河蟹最适生长水温15~30℃、水温超过33℃以上时便停止生长的特性,高温季节应注意适当加深水位。

蟹对底质的要求:

池塘是典型的底栖类生活习性,如果长期生活在缺氧或低溶氧和底质污染的环境下,河蟹的活动能力会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河蟹的生长。一方面,底质中的有机质在水温升高后大量分解,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溶氧,还会产生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造成河蟹夜间频繁上岸爬草,并口吐白沫。轻者影响生长,造成河蟹规格偏小,售价偏低,重者导致河蟹缺氧泛塘,甚至中毒死亡。另一方面,养殖池塘底质也是改变河蟹体色的重要因素之一,河蟹体色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随着生活环境改变而改变。蟹池底质以黄色壤土为好,养出的河蟹与湖泊产出的相似,青壳白脐、金爪黄毛,肉质品味好;黑色底质养出的河蟹,甲壳灰黑,腹脐灰白并有黑斑,肉松味淡,商品价值低。定期用六控底健康改良底质和用纳米氧增加底氧,不仅能避免河蟹上岸爬草、黑鳃、纤毛虫现象,而且水质清爽、底质洁净,溶氧充足,促进河蟹生长,降低饵料系数,而且青壳白脐,品质好规格大效益高。

水质和底质调养:详看 “关键控制技术六:健康养护底质和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