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宝典
联系我们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998-2399
电话:
0898-65900372 67440992 
67440993 13519881663 
13876006683 13518818238
传真:
0898-65780928 
华南办:
0756-5516139 13318970122
网址:
www.zhuoyuesc.com 
(中文实名:卓越水产)
E-mail:
h1nzhuoyue@126.com
海参养殖技术 
健康高效成参养殖的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五)
作者:小编 日期:2022-01-23 点击数: 

关键控制技术十二.海参春夏秋冬四季养殖管理和病害防控

一.春季水温上升期:

1.化冰后的池塘管理

春季化冰后,由于一个冬季未对池塘进行管理,池塘中会积累大量有害细菌,池底也会形成较多有机物的积累和发酵产物,因此需要对海参池塘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杀菌和改底。如果海参年前摄食不足或部分海参体质较差,则应首先泼洒酶解多糖清源,以增强海参免疫力,强健体质,避免病害发生。消毒选用百安威(1瓶2亩),第二天用解毒超爽(1瓶4亩)解毒,3小时候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改良底质。 

春季随气温回升,池水上层比下层回升快,此时易形成水体分层,造成底部缺氧,属养殖危险期应对措施:池塘水位降低至50~70cm左右(附着基不露出水面为宜),使上层水溶氧能较易传到底部;启动增氧设施,补充外源氧(纳米氧、降解灵、粒粒神)促使池水上下对流,尽快消除海淡水分层现象,提高底层水体氧气含量。除了预防水体分层外,春季还应尽早肥水培藻(详看关键控制技术三 “健康肥水,保健养苗”)。

2.春季漂参

化冻初期水体盐度严重分层,一些池水较深以及没有及时排淡降水位的池塘,在一段时间内盐度的分层会导致底层氧气不足,一些海参向浅水处移动,并通过肛门大量吸水以滤取水中氧气,因浅水处盐度偏低甚至于接近淡水,海参吸淡后会因整体比重变小而发生漂浮现象,海参自主运动能力大幅下降,即漂参。漂浮海参大多当时没有死亡,也无化皮、肿嘴等明显症状,只是身体发软,但下沉后有的会死亡。这种情况引发的病害常在浅水处,造成的死亡量虽不大,但由于这是一种缺氧和海参运动失调的表现,易对海参造成应激性刺激,对海参恢复体质、及随后及时或顺利下礁觅食、抗病力的恢复不利。

防控:春季化冻后,利用排淡闸板缓慢降低水位至0.8~1米左右,目的在于:

①排出表层盐度较低的冰水,利于风浪打破盐度分层、水分层,混合池塘盐度,避免池塘表面和局部地区盐度偏小,并降低池塘表面张力防止缺氧现象发生。

②水层变浅,更多光线照射到池塘底部,有利于光线照射促进底栖硅藻繁殖。

     ③有利于底层水温上升,促使海参尽快下礁摄食,延长海参生长期。

化冰后及时泼洒酶解多糖清源,增强海参体质,并利于培藻养菌。如果已经出现漂参现象,有条件时可立即更换部分海水,同时降解灵+离子对钙,打破水体分层,通透水体,补充底氧,消除底热,缓解应激,让海参适应环境,躲过这一劫。

3. 腐皮综合症 (又称溃疡病,俗称“化皮病”)

【原因】在环境条件不利时,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春季化冰时最严重。每年春季海参在水温7~15℃时常暴发因肿嘴而引起吐肠、化皮等病症。因为海参在7~8℃陆续进人摄食期,10~15℃进入摄食高峰期。这个阶段由于温度低,底栖硅藻繁殖速度较慢,导致硅藻不够吃,饿了一冬的海参被迫摄食池塘中厌氧环境下的有害底质。海参摄食有害物质过程中,无法辨别和吐出,吃坏了肚子,中毒诱发肿嘴,严重者会因肠道极度不适而吐肠自保,并继而出现从嘴开始腐烂,化皮直至全身化皮。导致发病率高的原因:①海参密度较大;②底质较差;③新池塘底栖硅藻等天然饵料严重不足;④冬季封冰时间长,尤其是海面乌冰多的年份,次年化冰时高发。

【症状】厌食、摇头、身体萎缩、体壁肌肉溃疡、排脏,有时伴有肿嘴症状,先是个溃疡点,之后溃疡面积逐渐扩大,最后变成一堆白色鼻涕样黏液而自溶死亡。

【预防】

①及时排出底层水,进适量新鲜海水;

②按8~10亩用六抗培藻膏1桶+特力钙1包+清源2瓶培藻,并促进硅藻的苏醒和生长,增加硅藻的产量;培藻3~4天后按8~10亩用新活菌旺1瓶+六抗培藻膏1桶平衡藻相和菌相,稳定水质,提高海参对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和抗病力;

③及时补充优质人工配合饵料以弥补天然饵料的不足,让海参有东西吃,不再吃有害物质,并在饵料中拌喂清源、酶解多糖,解毒和增加营养;

④按8亩用得立康、粒粒神、六控底健康各1包混合干撒养好底质,让海参顺利下礁,同时弥补了同温期水体氧气不足的问题;

【控制】一旦发生海参肿嘴、吐肠疾病,应从以下方面实施控制:①上午用安全无刺激的百安威绿康露(1瓶2亩)消毒,傍晚按2~3亩用降解灵1包+离子对钙1瓶;②第二天用解毒超爽(1瓶3亩)解毒;按5~6亩用得立康、粒粒神、六控底健康各1包混合干撒调养底质和补充底氧;③估算海参存池量按海参体重5~10%投喂优质人工配合饲料,同时每公斤饲料清源、酶解多糖、活性蒜宝、丰参素各10克投喂,强健体质,增强抗病力和抗应激能力。

    4.海参下礁不彻底

部分海参下礁晚:每年春季化冰后,部分池塘会出现海参不下礁的现象,表现为海参机体发硬,活动迟缓,停留在参礁上。

原因是:①底质不良:经过一个冬天的时间,海参池底有害物质积累,池底恶化,海参虽一个冬季未曾摄食,但不良底质使其不愿下礁觅食;②池底硅藻缺乏:由于池塘底部底栖藻类等可供海参摄食的食物缺乏,海参停留在藻类比较丰富的参礁上采食,不愿下礁。

   防控:与“腐皮综合症”相同。

    5.烂皮病
    
养殖海参经常出现皮肤溃烂或排脏现象,这是由于有机物或油污染、饵料不当、重金属离子超标、pH值变化较大或盐度过低等引起。应及时查找致病原因,切断污染源,改善水质,及使用解毒超爽(1瓶3亩)解毒,并拌喂清源、酶解多糖、活性蒜宝排解毒性。对皮肤溃烂的海参,可由潜水员下水收集,放在容器中百安威绿康露(1克/米3)药浴30分钟,重新投入池中即可。
    水体中缺氧、水质不良或缺饵时,海参往往大量爬到池边、露空吸附在池壁上,此时一方面要检测水质,如果水质正常,则是饵料不足;另一方面要及时用小捞网将海参放回水中,以防干露时间过长死亡。阴雨天,海参不宜干露,因为雨水可使海参“淡死”。

    6.青苔

春季是青苔防控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处理不当,会导致夏、秋季青苔泛滥,给海参养殖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参池常见的青苔有刚毛藻(俗称刚丝藻、刚丝草、网毛子等)、水绵(棉花苔)、转板藻(钢丝藻)、节骨草、水网藻、浒苔、礁膜、石莼、泥皮等其中以刚毛藻、水绵、转板藻危害最大。

    青苔的危害:

    ①导致水质清瘦透明:青苔的大量繁殖会疯狂地吸收水体中的无机盐等水生植物所共同需要的营养成分,使得各种有益藻类,如硅藻、绿藻等因缺乏营养盐而无法大量生长繁殖。藻类的缺乏,不仅导致水体透明度的增大,而且使得海参因缺乏硅藻等饵料生物的供应而生长缓慢。

    ②容易造成水体缺氧:青苔大量繁殖后,因其生物量巨大,虽然白天大量产生氧气,但在夜间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极易造成水体缺氧、浮头等现象,尤其当天气变化、连续阴雨天时候,缺氧现象更加明显。尤其是死亡的刚毛藻在池底特别黑,特别毒,可使底质黑化和产生有毒物质硫化氢,容易造成池底缺氧、环境恶化,影响海参正常生长,严重时引起海参快速死亡;

③阻碍海参运动:减少海参的活动空间,妨碍海参的活动和摄食,生长缓慢,参体消瘦。青苔(尤其是刚毛藻)的丝状结构往往会使海参困在其中,甚至会使裹挟在其中的海参死亡或被锯断头,危害严重。

青苔的防控:

①健康清塘(详看关键控制技术二):因前造养殖导致池塘留有青苔的“种子”沉在底泥中,因此要彻底清淤消毒,随后要解毒,并通过生物净化环节及时分解青苔尸体以免留下隐患;

②如果清塘没有经过解毒和生物净化环节,趁早春青苔还没出芽时,提前按6~8亩用黑金神1包+六抗培藻膏1桶+特力钙1包+清源2瓶(三者提前浸泡1夜)肥水,降低池塘透明度,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池底,防止池底青苔类等的成长。同时清除苔藻一般都宜早不宜晚,可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初或2~3月刚出芽时,选择晴天按5亩用黑金神1包和粉剂活菌旺2包(提前浸泡1夜)洒在青苔集中的地方,3~4天后用解毒超爽解毒,并用得立康+粒粒神改底。水温较高时,一定要谨防缺氧,在发现池边有虾蟹鱼爬边时,需及时换水或用降解灵+离子对钙补充溶氧,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春天,有些池子想出参种前慎用杀苔藻药,特别是农用的扑草净,对海参的怀卵率及将来的受精质量都会有严重影响。

杀青苔等海藻时的注意事项:市场上常规的杀苔藻药作用机理主要有三个共同特点:a.通过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b.都是通过根部吸收;c.这类产品都是酸性的。所以杀苔藻要想效果好,①要选择连续晴天三天以上,如在雨季杀苔藻一般要酌情多量多次。②泼洒时最好采取和水泼洒法,若与黄泥掺拌泼洒会有两个副作用:a.泥会使水浑藻脏,影响藻类光合作用,降低杀藻的效果; b.黄泥会吸附杀苔药一起沉降于池底,若在海参摄食的旺季,会使海参误食中毒,轻者萎缩不伸展,重者会“吐肠”死亡。③青苔较多且较厚这种情况杀苔藻一般要多量多次,因为辅助捞青苔则会扯断青苔,对于没有根的青苔一般都较难杀死,因为它没法从根部吸收杀苔药;④在夏季青苔繁殖速度快,数量大,难以清除时,在杀苔时将水位提高至1.5米以上,以辅助杀灭青苔。⑤杀苔时会引起水体缺氧,所以要及时补充底氧,但不宜用碱性的增氧剂或底改,以免降低杀藻效果;⑥杀死青苔后,能捞的及时捞出,捞出后及时用解毒超爽解毒,并用得立康+粒粒神多量多次改底,以防死苔烂在池底发酵、发热而引起底臭、底热缺氧,同时也可防海参误入其中而引起海参氨氮急性中毒。

6.扁虫病

【病因】扁虫感染一般与细菌感染同时存在,扁虫多在细菌感染后的病参体上存在加剧海参的病情,加速海参的死亡,所以扁虫属于继发性感染。

【流行】每年的1~3月养殖水体温度较低(8℃以下)是发病高峰期。可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当水温上升到14℃以上时,病情减轻或消失。

【症状】病参腹部和背部多有溃烂斑块,严重的甚至整块组织烂掉,露出深层组织。显微镜观察可见到大量的扁虫(细长,成线状,长度不等)寄生在皮下组织内,造成组织溃烂和损伤。经解剖后可发现患病个体多数已经排脏,丧失摄食能力。

【防控】

预防:寄生虫病重在预防,尤其清塘要彻底,杀灭和分解底泥中的虫体,详见 “警惕虫害风险”。

控制:全池泼洒百安威(1瓶2亩),连用两天,第三天上午用解毒超爽(1瓶3亩)解毒,3小时后按3亩用六控底健康1包+得立康1包混合全池干撒。同时用活性蒜宝、本草康、丰参素、清源各按1%拌料投喂。

二.夏季高温雨水期:

高温期前应将适捕海参尽量出售,稀疏密度,降低度夏风险。

1.夏季非雨季的管理

由于近年来海参病害通常发生在春季伊始、夏季高温雨季、冬季冰下期,养殖户都明白必须加强这三个阶段的细节管理和病害防控;但也让人们造成误解:认为夏季只要没有连续的雨季就不需要对池塘做任何处理。实践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即使在夏季非雨季时期,也应加强管理,做到冬病夏防、秋病夏防。

因为在夏季,水温超过20℃时,虽然一两以上的海参进入夏眠,但一两以下的海参则不夏眠,处于继续摄食状态。对于正常进水带入的有机质碎屑、富含底栖硅藻的海浮泥、未夏眠海参的排泄物,如果管理不慎,容易造成底质污染。因为此时海参代谢旺盛,排泄物多,在整个夏季不断处于积累的状态,这些有机物在高温季节很容易腐败变质并被慢慢掩盖于耗氧底层下,池塘底部慢慢变为有害的垃圾场。当春、秋两季摄食高峰期来临时,这些有害物质很容易因未经及时降解而被海参摄食,从而埋下隐患,诱发海参系列病害。所以,底质污染往往形成于夏季,而因其而诱发的病害则发生在春、秋两季以及冬季结冰时期。

应对措施:蓄水降底温,逐渐将水位提高至1.6~1.8米为海参夏眠提供合适的度夏环境。建议每10天1次按6~8亩用得立康、六控底健康、粒粒神各1包养护底质,增加底氧,第二天按8~10亩用六抗培藻膏1桶+新活菌旺1瓶+清源2瓶养护水质,适时用纳米氧(或降解灵+离子对钙)打破水体分层。以养代疗,防重于治,通过事前控制,把养殖隐患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甚至未萌芽状态,千万不要幻想有什么神药能很快解决积累已久的问题。

2.雨季谨防漂参、中毒现象的出现

①雨季漂参:夏天雨季,尤其是暴雨较集中时段,长时间的较大雨量会造成海参漂参。症状:海参向池边移动,部分海参肿胀漂浮,部分出现肿嘴化皮症状,沉底后死亡。

原因:暴雨过后,大量淡水留在池塘表面不能及时排出而造成水体盐度分层、底层缺氧发热。池塘底部缺氧,海参向溶氧量较高的池边移动,由于吸收了大量盐度很低的水,海参密度变低和海参运动能力失调,部分海参体内发生水中毒,从而形成漂参。

②雨季海参中毒:近年来空气污染日益加剧,空气中有害物质、尘粒、酸性气体、有毒气体等物质不断增多,造成雨水不仅酸性大,而且有毒物质增多。雨水积聚池塘,如不及时排出,给池塘养殖生物带来毒性。尤其在晴天多日后,下雨所携带的有毒有害物质尤其严重。

高温雨季漂参、中毒的防控:

预防:

①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雨量预报;

    ②在雨天来临前2天按10~12亩泼洒解毒超爽1瓶+新活菌旺1瓶+六抗培藻膏1桶,稳定藻相和水质,增加水体缓冲和海参抗应激能力,防止由于天气突变和有害物质积累造成的转水、海参肿嘴、吐肠等问题;

③降雨期间及雨后,迅速启动增氧设施或搅水设施,同时按5~6亩泼洒降解灵1包+离子对钙1瓶+应吉宁1包,通透水体,打破池水分层现象,改善池底溶氧状况,防抗应激;

④排水闸门要预设排淡功能,降雨期间和雨后,活动闸板全部打开,及时排出上部雨水,降低水位;谨防雨水倒灌引起的盐度降低,雨水接近于淡水,夏季雨水倒灌,易导致池塘内水体的盐度骤降,极易造成刺参溃烂,甚至死亡;

⑤暴雨过后,短时间内禁止与外海直接进行水交换。有海水地下井条件的,可在高温及雨后向池塘中加注地下井水,稳定盐度;可利用蓄水池高盐度海水进行适当交换;小面积养殖池,还可采取泼洒高盐度卤水或饱和食盐水等补救措施,使池水盐度迅速回升;确保池水盐度在26‰以上;

控制:如出现漂参或中毒现象,及时排出表层淡水,先用解毒超爽(1瓶3亩)解毒和消除底热,然后泼洒按2~3亩用降解灵1包+离子对钙1瓶加水混合泼洒,可通透水体,补充溶氧,可快速解决漂参问题。

3.海参夏眠的管理

夏天达到20℃以上时(各地海参进入夏眠的时间和温度有所不同),一两以上的海参进入夏眠状态,入礁并保持不进食、不活动状态,只能依靠消耗自身的能量来维持生命;而幼参则继续活动、摄食,如果这段时间池塘水质或底质出现问题,不仅对夏眠的成参是一个巨大的伤害,对幼参也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进而显著影响海参总体产量。

由于海参夏眠期间温度较高(最高可达35℃以上),池塘中藻类繁殖、代谢速度很快,老化、死亡的浮游动植物沉积池底,为细菌繁殖提供了丰富营养,而分解这些有机物需要消耗大量氧气,使池水底部溶氧迅速降低;加之部分池塘长有青苔,夏季青苔会大量老化死亡,如果没有及时清除,会迅速发酵腐烂,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使池塘底质更为恶化。一旦遇到闷热、气压低、骤降暴雨或持续雨天等因素,造成池水分层,隔绝上下对流,使底部溶氧极低,甚至趋于零,特别容易导致海参中毒死亡。应对措施是:①逐渐上调水位,使水位达150~200cm左右,防止太阳直射到池底使底层水温上升,影响海参夏眠;②高温、闷热、气压、缺氧的晚上,须加强夜间管理,按5亩将纳米氧1瓶与特力钙1包加水混泡2小时后于晚上8点全池泼洒;③随时检测池内、外盐度;④少量多次进水,并定期(每月2次)用解毒超爽(1瓶4亩)解毒,2小时后按8~10亩用六抗培藻膏1桶+新活菌旺1瓶养护水质,按6亩用得立康六控底健康粒粒神各1包养护底质,预防疾病发生;⑤夏眠暴雨期间的管理按“高温雨季漂参、中毒的防控”。

影响海参夏眠的因素:①水温升高是海参夏眠的主要诱发因子,而夏眠的临界温度与其体重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同一临界温度,体重越大的越容易夏眠,相同体重的海参积温越大越易夏眠,这就是生产中同一规格的不同年份的海参,年份越小的越不易夏眠,年份越大的越易夏眠的主要原因。②光线也是影响海参的重要因素,光线越强海参夏眠的临界温度度就越小,反之越大。同一海参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海参夏眠的临界温度有时相差7~8℃; ③池底溶氧的高低,也决定海参夏眠临界温度的高低,溶氧越高夏眠临界温度就越高。④海参的抗应激能力的高与低也决定着海参夏眠的早与晚,抗应激能力越强海参夏眠的临界温度就越高。

如何推迟海参进入夏眠期并提前退出夏眠期?

从山东等地来看,海参进入夏眠的温度有所提升,一般在22℃-23℃开始逐渐进入休眠期。能否采取积极措旋,推迟海参进入夏眠期和提前退出夏眠期,对提高海参养殖效益至关重要。主要措施:①加大换水量,利用外海与养殖池水温差,降低养殖水温;②保持最高水位相对降低池底水温。一般有效水深达2m以上时,池底水温比表层水温可低1.5~2℃;③在养殖池上方安装遮阳网,降阳光照射强度,并利用风流降低水温。

养殖小技巧:利用海参夏眠期套养海蜇

5月底,海参开始进入夏眠,而夏季高温浮游生物繁殖迅速,容易导致水质恶化,可以在6月初至8月底海参夏眠期内套养少量海参,因海参是底栖动物,未夏眠的小海参主要摄食底栖硅藻;而海蜇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摄食浮游动物,两者生存空间互不冲突,又可以避免浮游动物过剩耗氧影响海参的生长,让海蜇成为“清道夫”。一般在6月初投放5~8㎝规格的海蜇苗,放养量视水质、饵料丰欠等确定,如果不投海蜇配合饵料,每亩投苗30~50只,如投饵,可投苗200~300只。套养期内,定期监测池内的浮游生物量,适时施肥补菌,调节生物饵料的繁殖生长以及单胞藻类的丰歉度,只要海蜇的体重达到5㎏以上,伞径30㎝以上就逐渐收获,在8月底前收获完。)

4. 霉菌病(刺尖发白、腐皮)   

【病因】由于过多有机物或大型藻类(尤其是刚丝藻)死亡沉积在池底,致使大量霉菌生长,水底有长毛的感觉,然后由霉菌感染海参而导致疾病发生。

【流行】每年的4~8月份为霉菌病的高发期,幼参和成参都会患病,但在育苗期未见此病发生。目前尚未发现霉菌病导致海参大批死亡的病例。

【症状】患病参体水肿或表皮溃烂。发生水肿的个体通体鼓胀,皮肤薄而透明,色素减褪,触摸参体有柔软的感觉;表面发生腐烂的个体,棘刺尖处先发白,然后以棘刺为中心开始溃烂,严重时棘刺烂掉呈为白斑,继而感染面积扩大,表皮溃烂脱落,露出深层皮下组织而呈现蓝白色;虽然该病不会导致大量死亡,但其感染造成的外部创伤会引起其它病原的继发性感染和外观品质的下降。

【防控】

预防:①采取清污和晒池措施,防止过多有机物累积;

②防止投饵过多,保持池底和水质清洁;

③避免过多的大型绿藻繁殖,并及时清除沉落池底的藻类,防止池底环境恶化;

④参池内定期黑金神+粉剂活菌旺分解有机质和死亡藻类,养护底质,并用解毒超爽解除死亡藻类分泌的毒素;

⑤定期拌喂清源、酶解多糖、健长灵酶解、消除霉菌毒素。

控制:绿康露(1瓶2亩)消毒,第二天上午用解毒超爽(1瓶3亩)解毒,傍晚按6亩用得立康、粒粒神、六控底健康各1包混合干撒,同时拌喂清源、酶解多糖、健长灵

三.秋季适温生长期

春秋是海参的生长高峰期,与春季不同的是,秋季应采取措施促使海参尽早结束夏眠状态,进入摄食生长期。应对措施:①要保持池底的良好状态,换水量适当加大;②降低池水深度,利于池水上下对流和池底温度的降低;③养护水质:盛夏过后,池水中繁殖了大量捕食性浮游动物等,这些生物过量繁殖,有的直接爬到海参身体上,影响海参的活动。应定期按2亩泼洒1瓶百安威,清除水体中过多的浮游生物,用了虫此净第二天用解毒超爽(1瓶用3~4亩)解毒。

1.秋初,夏眠过后,海参下礁晚

    每年夏眠过后,都会有一些池塘的海参下礁时间延后,海参迟迟不下礁。

    【原因】①经过一个夏眠的时间,海参池底有害物质积累,池底恶化,而且海参夏眠期间未曾摄食,体质较弱,不愿下礁到恶化的池底觅食;②由于池塘底部底栖藻类等可供海参摄食的食物缺乏,海参停留在藻类比较丰富的参礁上采食,不愿下礁。

    【防控】

    ①在条件合适(池塘海水和交换的海水温度、盐度一致)时,适当进行换水;

②按4亩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各1包养护底质,第二天按8~10亩用六抗培藻膏1桶+新活菌旺1瓶+清源2瓶进行解毒、培养充足的硅藻、绿藻等海参喜食的藻类,为海参下礁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③适当投喂优质海参配合饲料,同时每公斤饲料拌清源、酶解多糖、活性蒜宝各10克投喂,增强营养,促进消化吸收。

2.肿嘴、化皮病

【原因】①与春季的“腐皮综合症”相似,秋季海参肿嘴、化皮病高发期通常在水温低于15℃,主要与低温细菌大量繁殖有很大关系;②秋风起,水温早晚温差较大,水层对流现象频繁,池底有害物质很容易被上升水流带起,水体溶氧普遍降低;③春秋水温处于10~15℃时,海参处于快速生长期,摄食旺盛,如果圈底、参礁上无新鲜天然饵料供海参摄食,海参转向摄食一些圈底腐败物质,将会引发肠道疾病从而导致肿嘴、摇头、吐肠、化皮等病症出现。

【预防】在水温降至14~15℃前,针对参圈进行一次全方位处理:按2~3亩用百安威绿康露1瓶消毒,第二天按6亩用得立康、六控底健康、粒粒神各1包养护底质,第三天按8~10亩用六抗培藻膏1桶+特力钙1包+清源2瓶进行解毒、培养充足的硅藻、绿藻等海参喜食的藻类,以期待海参在摄食高峰到来之时能有充足的底栖性天然饵料,防止海参因摄食腐败有害底质而引发病害,同时秋季肥水也可以为冬季封冰后增加单胞藻基数,有利于海参安全越冬。

【控制】当秋季病害发生时,上午按2亩用绿康露1瓶,下午按4亩用纳米氧1瓶+离子对钙2瓶,第二天上午按4亩用得立康、六控底健康各1包,第三天上午按4亩用解毒超爽1瓶+降解灵2包。

3.后口虫病

【病因】后口虫属中的一种纤毛虫专性寄生于海参呼吸树

【流行】该病在每年的秋冬季节发生率较高,目前仅在幼参和成参期发现此病,患病海参的死亡率通常较低。

【症状】经显微镜镜检发现,该纤毛虫在海参呼吸树囊膜内外均有大量虫体寄生。寄生虫的头部能钻入呼吸树组织内,造成组织损伤和溃烂.并导致海参排脏。

【防控】

该病预防和控制方法与“成参扁虫病”相同。

四.冬季冰封期

    冬季水温低,海参及各种生物都减少了活动,池塘生物耗氧降低,溶氧状况改善;进入寒冬季节,海参在0~2℃的水温环境中,基本处于同夏眠期相同的状态,但为维持生命的需要,仍需要一定溶解氧;但如果池面结冰封冻,再加上积雪,将严重影响水体中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导致池水氧气含量逐渐降低,直到严重缺氧,如不能及时破冰增氧,造成海参缺氧中毒,则死亡不可避免。

应对措施:

①加深池水至1.5m以上,深水越冬,保持底部温度;

②及时破冰除雪,防止隔绝空气和光照;

③每年12月份之前用六抗培藻膏+新活菌旺+清源适度肥水,水中繁殖的单细胞藻类在冬季多数会落到池底进行微量光合作用,不仅能改善池底溶氧,而且对来年春季提早肥水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④在封冰前,水温5~7%海参还没冬眠时可用百安威绿康露(1瓶2~3亩)消毒,第二天用解毒超爽解毒(1瓶3~4亩),避免海参冬眠后出现化皮现象,当水体接近封冰时按3~4亩投放粒粒神1包+六控底健康1包,氧化池底腐败物质,增加池底溶氧,提高越冬期海参成活率。

⑤封冰后,如有积雪应及时清扫,特别是对水质较为清瘦的池塘更为重要;封冰后对水质较肥、藻类丰富的池塘注意防止气泡病,生产中打冰眼防氧气过高通常无效,而应注意保持冰下生物的平衡,不要杀虫,万一溶氧过高,可迅速倒临池低氧水,或开冰眼放增氧机曝气,并投放绿康露调节藻相。

北方地区,尤其是大连、营口、锦州、葫芦岛、秦皇岛、唐山一带的海参养殖每年都面临着漫长的封冰期。尤其最近两年,冬季温度较往年偏低,2010年持续降温和持续海冰期等,给沿海养殖户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封冰期,池塘水质和底质难以管理,养殖户对海参生长状况难以把握,因此极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封冰期:海参处于冬眠状态,海参只进行维持生存的必需的生理过程,海参此阶段身体非常虚弱,对池塘溶氧变化反应慢,容易被细菌所侵袭,因此每年都会出现一些海参在冰下化皮的病害:

1.应激诱发病害

【原因】①封冰、化冰前后,池塘水环境呈现不稳定状态。结冰前和化冰后的池塘水环境都经历了一次水体中不同水层同温(同温期),导致底部缺氧水层上涌致使整个水体缺氧,这个细节往往被养参户所忽视和不太了解。有些参圈此时会出现肿嘴、化皮病害。

    ②冰下非规律性地大量进排水,有时也会引起水环境各种理化因子突变,海参也会因应激而诱发病害。

③化冰后大换水往往易导致病害发生:a.化冰初期,近海水质较差,换进来的外海水质更差;b.大换水对稳定了一个冬季的参圈水环境改变过大;c.海参此时体质弱。

【控制】

    ①封冰前和化冰后,按“冬季冰封期应对措施④封冰前的操作”。

    ②冰下进水应有规律性地少进少排,或适量补水。

③化冻后切忌短时间内大量换水,建议避过完全化冻后的第一潮水。

2.冰下缺氧诱发病害

【原因】封冰后,风浪增氧作用消失;空气中的溶氧无法进入水体,池塘中有害气体难以排出。针对一些水质较清瘦的,缺少浮游植物的参圈,冰下光合用产氧量很低,氧气含量会随着冰期的延长而不断下降。当氧气含量低于海参耐受限度,就会诱发诸如化皮、肿嘴等病害。

【防控】封冰前期,以冰上能否站住人为标准。①在此之前,适当少量进排水,以补充海参所需氧气来源;②冰上能站住人后,如有积雪应及时清扫,经常性地开冰眼,促进水体溶解氧与空气的交换,同时在冰眼处投放纳米氧(或投放降解灵+离子对钙)促进上下水层的水体交换,并进行池底增氧。

3.冰下氧气、有害气体过于饱和而诱发病害

【原因】封冰后,一些水质较肥、藻类丰富的参圈,因封冰后透光率很好,植物光合作用产氧在冰下累积,因冰下生物耗氧少,冰封后氧气难以向外释放,氧气积累会越来越多。当氧气在水中过饱和后,海参会因吸入过多氧气,以及氧气粘附在海参体表上导致其运动能力下降.出现烂刺、化皮等症状。这与淡水鱼在冬季常发生的气泡病非常相似,故称海参“气泡病”。

②有害气体过于饱和:当池塘中氨、甲烷或其他气体过于饱和后,也会引起气泡病。

【防控】预防气泡病的最好办法就是曝气和消耗池塘中的氧气。前期冰上不能站人时,可少量进排水适当缓解问题,同时注意不要杀虫,保持冰下生物的平衡;冰上能站人时,要多打冰眼,使过多的氧气从冰眼处释放到空气中,必要时在冰眼处泼撒解毒超爽和降解灵加速氧气释放。如果溶氧过高,开冰眼难以解决问题时,可迅速倒临池低氧水,特别是含有浮游动物多的水,效果更好。没条件倒水,可开冰眼放增氧机曝气,并投放绿康露(1瓶2~3亩)调节藻相。

 海参发病的原因

①清塘原因:清塘没有严把四关,导致池内存有病菌、病原、寄生虫;或者消毒过后没有解毒,导致药残药害;或者没有经过生物净化,消毒杀死的动植物尸体残留塘底,留下隐患。

②种苗原因:引种、投放把关不严,种苗质量太差,或携带病原;或者投放密度过大,套养品种不合理或套养比例不恰当;

③水源原因:因管理不善导致淡水流入、受污染水源(尤其是油污、重金属超标水质)流入又未能及时处理;

饲料原因:投喂不清洁或腐烂变质、带有病菌的饵料;饲料营养不足或者营养不平衡;

⑤气候原因:四季变化、季节交替、风向变化、温差明显、高温低压、闷热无风、阴雨连绵,都容易引起倒藻、转水、底坏、缺氧等系列问题,引发海参应激发病、死亡。

池塘环境原因:缺氧、应激、毒素→引起倒藻→水变,发浑、发黑、发白→底质发黑、发臭、发热、泛酸→滋生虫源、病原、病菌→缺氧、应激、毒素加剧→各种虫害、病害;

用药原因:滥用或过量使用抗生素、消毒药、杀虫药、杀苔藻药,在杀虫、杀菌、杀苔藻、杀病毒的同时,也坏水败底,破坏海参表皮和脏器,导致中毒死亡。

敌害原因:因操作不慎或养殖过程中管理不善,让野杂鱼、蟹类、海葵等敌害生物混入池塘,攻击或侵害海参。

◇ 海参病害防控关键技巧

1.正确选址,科学建池:远离远离淡水源、远离污染源;

2.清塘严把四关:清塘四关(清淤→消毒→降解毒性→生物净化),关关重要,缺一不可;同时必须对附着基清理消毒或更换附着基;

3.优选种苗,合理投放:尽量投放健壮、大规格的参苗;放苗前后全池泼洒纳米氧+护苗露保健养苗;放养密度合理,不盲目追求高密度;如有套养,套养品种和比例、数量必须合理;

4.优化养殖环境:适当用六抗培藻膏+新活菌旺追肥补菌培植氧源,稳定水质;注意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或得立康)养护底质,减少底部有机物的耗氧;及时打捞各种大型苔藻和杂物;

5.确保溶氧充足:溶氧充足,海参抵抗力明显增强,应激反应相对比较轻,表现为海参健康,较少出现疾病;合理配置增氧设施,适时培藻,酌情补充纳米氧(或降解灵+离子对钙)等外源氧。

6.定期解毒排毒:每月2~3次外用解毒超爽结合拌喂清源解毒排毒,病发高危期及时解毒,消除毒素和各种有害刺激;

7.关注气候变化,注意防抗应激:收看天气预报、或定制天气短信,密切关注天气、气候和季节变化,主动采取措施防应激;在病害高发期,提前外用绿康露(或百安威、本草大康),拌喂清源、活性蒜宝、本草康等预防疾病。

8.加强夜间管理:水产动物的病害大多发生在夜间后半夜,而发现在白天。主要原因是后半夜12点之后池塘溶解氧下降,底质加速厌氧发酵腐败,大量有毒(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重金属、甲烷等)和有害(多种病原生物)物质生成繁殖,而夜间又是海参摄食、活动频繁的时候,而此时海参会因上述原因的影响而导致活力减弱,免疫力降低从而使发病机率增加。每当换季、气候恶劣、高温闷热、水质变化、底质恶化时,在晚上8点左右用降解灵、离子对钙、纳米氧粒粒神,可大大降低发病率。

9.科学投喂,增加体质:饵料应质优量适,质优是指饵料及其原料绝对不能发霉变质,饵料的营养均衡,特别不能缺乏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量适是指每天的投饵量要适宜,每天的投喂量要分多次投喂。每次投喂前要检查前次投喂的吃食情况,以便调整投饵量。拌喂酶解多糖、活性蒜宝、清源等增强营养,强健体质,提高海参自身免疫力和抗病力,是防抗应激、防控病害的根本。

10. 加强日常管理:坚持每天巡池,检测水温、盐度、溶解氧、酸碱度等指标,做好记录,观察水色、透明度、水中浮游生物的动态;观察海参的成活、生长、摄食、排便等状况。发现漏水、海参生长异常现象,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患于未然。

海参的收获

春季4~5月份,海参的体壁肥厚,出成率高,商品价值大;但4~5月份也是海参的适温生长期,所以在夏眠前收获为宜。9~10月份的海参,因刚刚结束夏眠,皮层较薄,不宜收获。1~2月份新年春节期间,鲜参的市场价格高,可适量收获。海参的收获规格为体重150~300克,自然伸展体长15~20厘米。池养海参一般采取轮流放苗、轮流收获的方式,每年以3:1的比例捕大留小,在收获海参前1天可全池泼洒纳米氧+护苗露,可提高海参活力和抗应激能力,卖相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