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宝典
联系我们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998-2399
电话:
0898-65900372 67440992 
67440993 13519881663 
13876006683 13518818238
传真:
0898-65780928 
华南办:
0756-5516139 13318970122
网址:
www.zhuoyuesc.com 
(中文实名:卓越水产)
E-mail:
h1nzhuoyue@126.com
海参养殖技术 
健康高效人工育苗的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四)
作者:小编 日期:2022-01-23 点击数: 

关键控制技术六.海参人工育苗常见病害及防控

(一)海参人工育苗系统防范

①确保亲参种质优良,进行规范的健康检查,不携带致病原入池育苗,进入暂养池和产卵池前用安全高效无药残的百安威绿康露(0.4克/米3)进行消毒;

②苗池用水要经过二级砂滤或紫外线消毒,保证清除水体中多数微生物、敌害生物和有机生物;

③海参培苗密度要适宜,并视培育情况适时调整密度;

④及时清理附着基,适时倒池、涮片,减少养殖环境中有机物总量;

⑤适时换水,并经常将解毒超爽+新活菌旺,与纳米氧+护苗露交替使用,确保水质清新优良;

    ⑥根据不同培育阶段投喂合理的饵料,并确保饵料新鲜、清洁、适口,同时拌喂健长灵、酶解多糖、金肽康,或用健长灵酶解多糖发酵饵料,尽量少用海泥投喂,而且严禁直接投喂海泥;

    ⑦经常镜检和观察苗体发育情况,及时发现育苗体的病变情况、敌害虫类,及时采取措施防控;

⑧定期检测水质、饵料、水温、盐度、微生物数量,适时适当调理,“以养代疗,以防为主”。

(二)海参人工育苗常见病害

1.烂边病(烂耳病)

【病因】病原体为弧菌。升温育苗若水温不稳定,温差2℃以上极易发生幼体烂边;投喂量过大也会烂边,投喂量过大,残饵粪便增多,导致水体氨氮过高,pH降低,幼苗表皮受损伤或被细菌感染;气泡病也会引起幼苗烂边。

【流行】该病多在每年5~7月份参苗耳状幼体阶段发生,死亡率一般较高,可达90%。

【症状】在显微镜下可见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颜色加深变黑,边缘变得模糊不清,逐步溃烂,最后整个幼体解体消失。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

【防控】

预防:①保持育苗池水质清新,确保每天温差小于0.5℃;

②定期用安全高效的百安威(0.4克/米3)消毒水体,次日用解毒超爽、新活菌旺各0.4克/米3养护水质;

③适当控制投喂量,定期拌喂酶解多糖、本草康、丰参素提高海参的免疫力。

控制:第一天上午外用百安威(0.5克/米3),下午用纳米氧/护苗露各0.4克/米3;第二天用解毒超爽、本草康各0.5克/米3。同时每公斤饵料拌喂清源、本草康、活性蒜宝、丰参素各10克。

2.烂胃病(幼体胃壁增厚、萎缩、烂胃)

【病因】病原体为细菌。投饵数量不够;或投喂的单胞藻质量不好(刚投完肥的单细胞藻类,化学营养盐还没来得及转化,或者培育时间较久,即将要腐败的藻类);投喂不同的藻类引起的病情不同,金藻的细胞璧薄易消化,但也易腐败,发病最多;盐藻带有两个鞭毛活力强,不易被捕食,发病程度也较多;pH值过高(大于9.0)或pH波动过大(大于0.5)也会引起烂胃病。

【流行】此病多在大耳状幼体后期发生,每年6~7月高温期和幼体培育密度大时更容易发病。发病率高,死亡率可高达90%。

【症状】幼体胃壁增厚、粗糙,胃的周边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从正常的充盈梨形逐步萎缩变小、变形,严重时整个胃壁发生糜烂,最终可导致幼体死亡。患病幼体摄食能力下降或不摄食,发育迟缓、形态大小不齐,从耳状幼体到樽形幼体变态率低。

(配图1张)

【防控】

预防:①投喂新鲜适口的优质饵料如角毛藻、盐藻,满足幼体发育和生长的需要,经常拌喂清源、酶解多糖、金肽康;经常镜检或观察幼体的吃料情况,以防投料过多或不足;

②适当加大换水量,保持水质清新,定期交替泼洒纳米氧+护苗露以及解毒超爽+本草大康,净化、稳定水质,保持水质清新。

    控制:第一天上午外用百安威(0.4克/米3),下午用纳米氧护苗露各0.5克/米3;第二天用解毒超爽、本草康各0.5克/米3。同时每公斤饵料拌喂清源、本草康、活性蒜宝、丰参素各10克,每天1次,连喂3天。

3.化板症(又称滑板病脱板病、解体病)

【病因】多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病原多样性和复杂性,弧菌为致病菌之一。

【流行】该病多在①樽形幼体→五触手幼体变态;②幼体附板后的稚参时发生,是海参育苗后期危害最为严重和普遍发生的一种流行疾病。该病传染性很强,发病快,数天内死亡率可达100%。

【症状】附着的幼体收缩不伸展,触手收缩,活力下降,附着力差,并逐渐失去附着在附着基上的能力而沉落池底。在光学显微镜下,患病幼体表皮出现褐色“锈”斑和污物,有的患病稚参体外包被一层透明的薄膜,皮肤逐步溃烂直至解体,骨片散落。镜检池底可见大量骨片。

【防控】

预防:①育苗用水采用二次砂滤或紫外线消毒的方法处理;

②及时清除残饵、粪便、有机物等,适当加大换水量或适时倒池,尽量减少养殖用水中的病菌数量;

③重视投饵的质量和数量,通过消毒处理确保海泥和鼠尾藻等饵料不携带重要致病原;

④定期用百安威消毒水体,消毒后交替泼洒纳米氧+护苗露以及解毒超爽+新活菌旺,净化、稳定水质,保持水质清新。

⑤定期拌喂酶解多糖、本草康、丰参素提高海参的免疫力。

⑥定期镜检,观察幼体摄食、活动及健康状况。

控制:第一天上午外用百安威0.5克/米3,下午用离子对钙、护苗露各0.4克/米3,第二天重复使用1次;第三天用解毒超爽、本草康各0.5克/米3。同时每公斤饵料拌喂清源、本草康、活性蒜宝、丰参素各10克。

4.气泡病

【病因】由于通气量过大,使幼体吞食过多气泡而导致。

【流行】多在苗期耳状幼体培育期出现,死亡率较低。

【症状】幼体体内吞有气泡,摄食能力下降或不摄食,运动平衡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幼体死亡。

【防控】①保持育苗池水质清新;②通过调整通气量,避免充气量过大,或者采取间隙充气的方法,即每2小时通气30分钟断续充气可以解决气泡病的发生。③同时外用护苗露(0.4克/米3)

5.细菌性溃烂病

【病因】由多种细菌感染所致

【流行】稚参培育阶段正值夏季高温季节(度夏期),加上培养密度较大,此病发生率很高,传染速度快,尤其是5mm以内的稚参,容易患病死亡,一经发生很快就会波及全池,难于控制,在短期内可使全池稚参覆灭。

【症状】患病稚参的活力减弱,附着力也相应减弱,摄食能力下降。继而身体收缩,变成乳白色球状,并伴随着局部组织溃烂,而后溃烂面积逐渐扩大,躯体大部分烂掉,骨片散落。最后整个参体解体而在附着基上只留下一个白色印痕。致病微生物在附着板上繁殖很快,使附着板上出现蓝色、粉红色或紫红色的菌落。凡有上述菌落蔓延的附着板上,稚参很容易引起溃烂病而死亡,直至解体。

【防控】

预防:同“化板症(又称滑板病脱板病、解体病)”

控制:第一天上午外用绿康露(0.5克/米3),下午用离子对钙护苗露各0.4克/米3,第二天外用百安威(0.5克/米3);第三天用解毒超爽本草康各0.5克/米3。同时每公斤饵料拌喂清源、本草康、活性蒜宝、丰参素各10克。

6.肠炎(拖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病因】①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海参,导致肠道蠕动慢,敏感度降低,肠道菌群失调,产生拖便;②饵料变质(霉变、酸败或发臭),投饵量偏多引起消化不良,长期饵料营养配比不适(饵料中的蛋白、脂肪与粗纤维比例过高、料泥比例不当),饲料的胶性物质过大等因素,都会引起肠道功能减弱;③水质变化过大、转料太快、倒池以及换片操作过急等应激因素引起;免疫力低下引发。一般在育苗后期以及保苗阶段出现。

   【危害】肠炎、拖便不及时调理会诱发各种疾病,如生长缓慢、内源性化皮、体色发黑、僵硬不伸展等。

【判断】苗刚附板第一个月时,观察气石打出的气泡,在水面上能否散开,如果苗天天拉肚子,残饵粪便就多,水就发脏发粘,气石打出的气泡就不易散开(投喂海带浆和过量螺旋藻的除外)。

【防控】①无论预防还是治疗尽量不用抗生素和抗菌药,常用抗生素和抗菌药会导致病情反复,用药量越来越大,耐药性越来越强,病害也愈演愈烈。②严把饵料的质量关,掌握好投喂量,拌喂活性蒜宝、酶解多糖、清源等解毒、助消化、防肠炎的保健产品,排解变质饲料的毒性,提高海参对饵料中蛋白、脂肪、粗纤维、胶性物质等难消化物质的消化与吸收。②如己出现肠炎、拖便,应根据轻重不同采取措施防控:a.早期用活性蒜宝、酶解多糖,每米3水体各0.5克,一天1次。b.水脏有少量泡沫或油膜时,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每米3水体加纳米氧、护苗露各0.4克。水脏有大量泡沫时,每米3水体用百安威、纳米氧各0.4克,第二天每米3水体用解毒超爽0.5克。

7.海参“肿嘴、摇头、化皮、排脏 ”(又称腐皮综合症、溃疡病、化皮病)

【病因】假单胞菌、弧菌等有害细菌先感染海参,感染后期由于海参表皮受细菌的侵袭腐蚀作用形成体表创伤面,易于使霉菌和寄生虫富集和生长造成继发性感染,导致海参的死亡。一般都是海参摄食的区域环境恶化所造成的,室内保苗往往是投饵偏大,或投饵量不大但饵料转化率低导致网片及池底发粘、发臭;另外,长时间不及时倒池也会诱导此病的发生。

【流行】每年的1~3月份养殖水温较低时(8℃以下)是发病高峰,室外池塘流行的季节主要是3~4月份和10~12月份,其中3、4月份发病一般较为严重。该病是当前养殖海参最常见的疾病,危害最为严重。越冬保苗期幼参及养成期海参均可被感染发病,但幼参的感染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于成参,感染率很高,一旦发病很快就会蔓延至全池,死亡率可达90%以上,属急性死亡。

【症状】

①摇头→肿嘴→排脏(又称吐肠)。初期感染的病参多有摇头现象;口部出现局部性感染,表现为触手黑浊,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肿嘴、不能收缩与闭合;继而大部分海参会出现排脏现象;        

②中期感染的海参身体收缩、僵直,体色变暗,但肉刺变白、秃钝,口腹部先出现小面积溃疡,形成小的蓝白色斑点;

③感染末期病参的病灶扩大、溃疡处增多,表皮大面积腐烂,然后导致海参死亡,溶化为鼻涕状的胶体。

【防控】

预防:①购买参苗时应实施种苗健康检查措施,肉眼检查应选择体表无损伤、肉刺完整、身体自然伸展、活力好、摄食能力强、所排粪便较干呈条状的参苗为佳。有条件者可采用显微观察和微生物分离等手段确认其健康程度;

②投放苗种的密度适宜,保持良好的水质和底质环境。

③采取“冬病秋治”策略,入冬前后用百安威绿康露0.4克/米3消毒,次日用纳米氧+护苗露各0.4克/米3;用解毒超爽0.5克/米3+新生态0.2克/米3养护水质,用六控底健康+得立康养护底质;

    ④趁海参能够摄食时拌喂丰参素、酶解多糖、清源、活性蒜宝等,使海参强身健体,安全越冬。

⑤巡池观察海参活动状态,体表变化,摄食与粪便情况,池底清洁状况;定时测量水质指标和生长速度。发现海参患病后,应遵循“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及时将身体已经严重腐烂的个体拣出后进行掩埋处理;

⑥有锅炉或地下水条件时,可提温保苗,保持较高温度(14℃以上),提高海参摄食与抗病能力。

控制:

室内育保苗:上午用绿康露0.4克/米3,下午用离子对钙、护苗露各0.4克/米3,每天换水后用药,连用3天。

池塘养殖:上午按2亩用绿康露1瓶,下午按4亩用纳米氧1瓶+离子对钙2瓶,第二天上午按4亩用得立康六控底健康各1包,第三天上午按4亩用解毒超爽1瓶+降解灵2包 (在冬春季水温较低时用量大些,4月中下旬至5月初用量小些)。

8.盾纤毛虫病

【病因】由细菌和盾纤毛虫协同致病,先由细胞感染致使稚参活力减弱,然后遭到纤毛虫的攻击而使稚参死亡。

【流行】在稚参培育阶段(度夏期)多发,夏季高温季节,水温在20℃左右时,海参幼体附板后的2~3天易暴发此病。该病感染率高,传染快,短时间内可造成稚参的大规模死亡。此病尚未见在海参浮游幼体时期发生。

【症状】当稚参活力弱时,在显微镜下可见纤毛虫攻击参体造成创口,继而侵入组织内部,在海参体内大量繁殖,致使海参幼体解体死亡。此病通过显微镜确诊。盾纤毛虫活体外观呈瓜子形,皮膜薄,无缺刻。

【防控】

预防:①养殖用水应严格沙滤和300目网滤处理。

②及时清除池底污物,勤刷附着基,适时倒池。

③海泥应经过百安威处理,饵料用活性蒜宝酶解多糖发酵后再投喂,杀灭海泥和饵料中的致病菌和纤毛虫等寄生虫;    .

④定期服用丰参素、本草康,保障海参幼体强健不受细菌的感染,从而抵御纤毛虫的攻击。

⑤育苗池中,定期用虫此净百安威(0.4克/米3)泼洒,次日用解毒超爽(0.5克/米3)+新生态(0.2克/米3)解毒和养护水质。

控制:第一天上午外用百安威(0.4克/米3),下午用离子对钙、护苗露各0.4克/米3,第二天重复使用1次;第三天用解毒超爽(0.5克/米3)+新生态(0.2克/米3)。同时每公斤饵料拌喂清源、活性蒜宝、丰参素各10克。

9.桡足类病害

【病因】夏天育保苗,容易从海水或海泥中带入挠足类(尤其是猛水蚤、剑水蚤等)。

【流行】在许多育苗池均可发生此病,危害较大;早晨可在水面或池边观察到大量桡足类。

【症状】①由于其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和稚参培育水温一致,在短时间内可大量繁殖,使养殖水体呈白浊色;②大量的猛水蚤不仅与海参幼体争夺饵料和生存空间,且消耗大量氧气,造成水体缺氧,③捕食小稚参,咬伤大规格的参苗:通过直接啄伤稚参的体表,破碎后食其组织碎屑;稚参受伤后易造成继发性感染和溃疡,最终导致幼体破碎、骨片脱落而解体死亡;④稚参在短时间内数量会剧减,尤其是0.2~0.5mm以内的稚参,死亡率较高。

【防控】

①养殖用水应严格沙滤和300目筛绢网可有效拦截住水源中的成虫和虫卵;并用百安威处理饵料后再投喂

②定期服用清源、丰参素、活性蒜宝,保障海参幼体强健免受猛水蚤的攻击。

③夏天挠足类流行期,常用百安威0.4克/立方米3处理水质,然后用纳米氧、护苗露各0.4克/米3增氧抗应激;如不得已用了有机磷类、菊酯杀虫药,第二天必须换水并用解毒超爽 0.5克/立方米3解毒,随后用新活菌旺养护水质。

10. 扁虫病

【病因】扁虫感染一般与细菌感染同时存在,扁虫多在细菌感染后的病参体上存在加剧海参的病情,加速海参的死亡,所以扁虫属于继发性感染。

【流行】每年的1~3月养殖水体温度较低(8℃以下)是发病高峰期。越冬幼参培育期和成参养殖期均有发现,可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当水温上升到14℃以上时,病情减轻或消失。

【症状】发病症状与“腐皮综合症”的症状类似。病参腹部和背部多有溃烂斑块,严重的甚至整块组织烂掉,露出深层组织。显微镜观察可见到大量的扁虫(细长,成线状,长度不等)寄生在皮下组织内,造成组织溃烂和损伤。越冬感染的幼体附着力下降易从附着基滑落池底死亡。经解剖后可发现患病个体多数已经排脏,丧失摄食能力。

【防控】防控同“盾纤毛虫病”

11.海鞘(又称水痘、水葡萄)

【流行】稚参培育后期和室外潮间带养殖池内多有发生。当室内育苗时,长期不倒池,易使海鞘在池壁或附着基上生长。而室外潮间带养殖池内海鞘的发生与周围海区海鞘生物资源量、繁殖季节和进水方式等有关,8月份是海鞘繁殖的高峰期。

【危害】海鞘大量繁殖,①与海参争夺生活空间和饵料;②大量消耗溶解氧;③向水中排泄代谢物,从而抑制海参的生长。

【症状】以玻璃海鞘居多,常附着于水体的硬质物体,营固着生活。体壁能分泌一种类似植物纤维素的被囊鞘,包围在动物体外。玻璃簿鞘被囊是透明的,其内脏清晰可见。

【防控】玻璃海鞘繁殖季节时期,养殖用水要经过沙滤等措施。勤倒池也能避免海鞘的繁生。如果发现养殖系统中有海鞘附着,必要时通过人工清除。